永泰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报告
来源:永泰县发改局 时间:2015-01-20 00:00 浏览量: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致力绿色崛起,建设美好永泰”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实践取消地区生产总值绩效考核后的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经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加快、稳中向好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更好地完成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

 (一)三次产业稳中提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2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0.5%;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8.89亿元,增长24.7%,超过预期目标9.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25.3%,超过预期目标10.3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增幅均排全省第四位、全市第一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31.1︰38.5︰30.4。

第一产业发展稳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8.48亿元,增长5.2%,实现农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5%,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11.2万吨,县级专项储备粮0.9万吨。新增蔬菜基地500亩。8家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实现经营土地面积5059亩。林下经济成为新亮点,利用森林或林地面积45万亩,新增4个省级和3个市级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增长较快。实现增加值46.3亿元,增长12.6%,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华尔锦一期、朗宇环保、葛岭水泥搅拌站等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投产;落实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和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亿元,增长15%,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4%。建筑业实现新突破,依托城建校成立建筑人才培训中心,新增房建施工总承包企业6家;全县建安产值完成219亿元,增长3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11.9%。

第三产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12.9%,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旅游宣传推介持续发力,温泉养生、清新空气、景观体育、文化体验等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名片;全年接待游客433万人次,增长20%;实现旅游产值13.5亿元,增长25%。电子商务、交通运输、邮政通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态势较好。

(二)三大需求稳中有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投资大幅增长。联动实施77项重点项目,其中34项结转项目动工31项,43项计划新开工项目动工12项;竣工14项,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有25项,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两路”)完成76.1亿元,增长42.8%,超过预期目标19.7个百分点,在较高基数下实现较快增长目标。

消费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29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8元,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低于预期目标1.5 个百分点,进一步激活居民消费潜力。义乌小商品、好又多、全友家居等连锁经营企业相继入驻开业,带动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增长14.8%。

出口稳步增长。落实外贸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好通关和退税等服务,全县15家外贸企业实现出口产值4025万美元,增长 8%,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三)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重点改革有新突破。在市政设施建设领域引入PPP、EPC模式融资建设;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成立交通投资公司。建立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商品林赎买机制。启动公车改革,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稳步推进。

开放开发有新成效。坚持引资和选资并重,洽谈引进中建海峡、十方集团等集团公司,内资实际到资32.8亿元,增长9%,超过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862万美元,增长8%,达到年度预期目标。

(四)宜居城市建设提速,“清新永泰”形成品牌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完成造林绿化3.3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4万亩,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天数稳定在95%以上,PM2.5均值几乎为零,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生态县创建通过环保部复核验收,累计18个乡镇获得国家生态乡镇命名,并被列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能耗较好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城乡面貌得到持续改观。列入全省宜居环境建设示范县,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有序推进。“三溪六岸”景观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建成北江滨公园和沙浮栈道,基本完成下林地块、一中地块、南江滨路段等景观改造。完成塔山公园南区改造。建成6个乡镇压缩式垃圾转运站。赤水村被评为福州市十佳最美文化村。整治美丽乡村景观带20公里,25个“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五)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城建校和城关中学教学楼、三中宿舍楼、同安和大洋中心幼儿园等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城关中学被确定为省三级达标校;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举办国际英语科普夏令营活动,高考本科上线率83.7%,中考综合考评居全市第四位。卫生计生事业不断加强。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旧病房正在抓紧装修,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前期进展加快。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7‰,较好地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文体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六馆一中心”项目正在主体施工;完成县有线电视台升级改版;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2014年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永泰籍运动员姚金男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体操比赛和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共获得5枚金牌。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主要社会发展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实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06人,新增城镇就业245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1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9%,城镇基本医疗合计参保率达96.5%。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264套。成立慈善总会,建成10座农村慈善幸福院。

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推行网格化和智能化管理,社会治安、执法工作满意率均居全市前列。安全生产常抓不懈,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六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民主法治建设持续推进。双拥、统战、人防、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良好,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增速放缓,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指标未达到年度预期目标,争先进位压力较大;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协调,农业比重偏大,工业比重偏小;土地房屋征收任务重,部分重点项目推进缓慢;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公共服务保障发展不平衡等等。我们将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努力解决这些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预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在执行过程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些、更快些。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推动绿色跨越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实现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的需要;也是争先进位,实现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为全面完成2015年各项预期目标任务,我们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坚持投资引领拉动。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2015年计划安排重点项目79项,计划总投资680亿元,年计划投资130亿元,其中计划新开工42项,年计划投资60亿元;结转在建37项,年计划投资70亿元。

实施基础设施项目25项,年计划投资24.2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8项,年计划投资6.68亿元。建成或基本建成台口至天门山、葛岭至丹云一期公路,新开工莆田至炎陵高速永泰段、省道联一线香炉隔(莆田界)至连埕、青云山(云顶)景区至联一线公路,力争客运站、黄埔大桥、塘前大桥尽快动建。城镇设施17项,年计划投资17.56亿元。全面建成“三溪六岸”景观整治及步行慢道建设,建成或部分建成县城三环路(火车站和台口段)、县城二环路(清凉安置房至马洋大桥段)、东部温泉旅游新城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古岸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环城北路仙佛路、小汤山周边道路、葛岭南江滨路和十八坪小区道路改造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刘岐110KV变电站整体搬迁工程、电网改造项目;新开工建设环大樟溪自行车道、信息化产业园公共配套设施、闽江防洪工程福州段三期(葛岭、城镇、嵩口)、葛岭镇区防洪排涝工程、潼关溪防洪工程、葛岭镇污水处理工程(一期)项目。

实施民生工程项目20项,年计划投资20.2亿元。其中:社会事业10项,年计划投资12.22元。建成或部分建成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州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一中大涛艺术馆、城峰中心小学、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全面建成福州市“1238”工程、县级中心储备粮库(一期)、社会福利中心、“六馆一中心”项目。安置房10项,年计划投资7.98亿元。结转续建溪西(东方学院)安置房和刘岐村民住宅小区,新开工建设溪南(闽商生态园)、东星台口(中海创)、王布(泰禾)、南江滨路(奥特莱斯)、刘岐立塘C区、温泉村改造、清凉安置房以及温泉长塘尾村民住宅小区。

实施产业项目34项,年计划投资86.34亿元。其中:旅游商住及总部经济21项,年计划投资69.63亿元。加快建设东部温泉旅游新城、南城区旅游综合体、青云山北溪至天池景区(云顶景区)、汤埕温泉开发建设、海峡(永泰)生态旅游度假、闽商生态园等项目,新开工建设建筑大厦、奥特莱斯、商贸物流园,全面建成日出东方、三木·中央天城、万冠·云居、冠景春城,加快推进城峰旗山取土区一期(泰禾红峪)、颐荷亚洲、大樟溪岸房地产项目,争取水利局周边、白沙宫、泰丰地块商住房、沙浮棚户区及县府路西门街片区旧屋改造项目实现动工建设。工业13项,年计划投资16亿元。提速建设闽江北水南调(平潭引水)工程、中海创(永泰)生态型智慧科技园(信息化产业园)和海西(永泰)文化创意园,力促华尔锦(二期)、三连制衣、朗宇环保新材料(二期)、轻质加气砌块及板材生产、辉宁食品加工、青云山和天门山水厂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永泰大数据智慧园、塘前赤鲤和梧桐工业园区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建。同时,大力推进南门片区旧屋改造等17项预备前期重点项目。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巩固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完善商贸网络,争取引进永辉、国美等零售龙头企业;力促汤埕温泉、冠景春城酒店以及三木中央天城商业街尽快开业。引导扶持商贸大个体或有条件的限额以下企业提升为法人企业,增强对消费拉动作用。

做大外经贸规模。落实出口扶持政策,巩固拓展外销市场,力争实现出口总值4347万美元。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在外樟商总部回归;加强与央企、民企、外企对接,鼓励采取PPP、EPC等方式,吸引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力争实际利用外资2011万美元,内资实际到资增长5%。

 (二)进一步培育龙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发展生态农业。依托林地、山地、田地和水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林下经济方面,探索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模式,重点扶持名贵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禽畜、蜂蛙等林下种植、养殖项目,打造一批省市县示范基地。园区经济方面,加快建设塘前省级农民创业园,力促生物科技园项目尽快建成投产;申报市级农民创业园,推进李梅标准化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嵩口、梧桐、大洋等乡镇粮食增产推广项目,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品牌农业方面,鼓励农民抱团发展,规模化、差异化经营苦瓜、槟榔芋、西红柿、油茶、绿茶、富泉羊等特色农产品,积极申报“永泰山茶油”、“永泰绿茶”、“永泰富泉羊”等国家地理标志,创建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休闲农业方面,对接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发展“水乡渔村”、“森林人家”、“生态农庄”等特色农业项目,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家庭林场”等新型农业经济主体。

发展新型工业。坚持“筑巢引凤”,加快园区平台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力争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5.8%。园区建设方面,信息化产业园要加快建设园区公共配套设施,争取国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基地项目实现落地,争创省级工业园区。大数据智慧园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尽快开工建设,带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创意产业园要尽快完成园区规划和土地出让,力促高端钟表研发展示项目落地建设,带动发展工业设计、网游动漫等产业。纺织服装园要加快华尔锦二期及配套设施建设,力促全面建成投产;加快建设三连、恒龙、协昌制衣项目,做大服装产业。塘前赤鲤、梧桐工业园区要加快园区规划,做好“三通一平”、土地收储工作,力促福州新型交通装备等新项目尽快落地。供水供电方面,积极争取大樟溪水权交易列入全省试点,加快建设闽江北水南调(平潭引水)工程;动工建设永泰抽水蓄能电站;加快龙湘水库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建;力促青云山水厂、天门山水厂早日建成投产;强化现有电站管理,提升发电效益。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引导胜华农业、顺达食品等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提升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力促辉宁食品加工厂建成投产。

做大做强建筑业。动工建设建筑大厦,谋划筹建建筑产业园;鼓励支持建筑企业优化重组,引导发展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综合业务,促进企业增资晋级,力争二级企业新增5家、一级企业新增2家,拓展省内外建筑市场,力争建筑总产值增长22%以上。

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筹办旅游嘉年华活动,力争旅游接待人数增长18%。打造大青云山品牌,建立并完善青云山片区通票机制,加快推进云顶景区索道、寨堡文化等配套建设,谋划推进赤壁至云顶观光小火车项目,积极申报青云山片区国家地质公园,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乡村度假品牌,启动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编制,重点打造县城-云顶、塘前-葛岭-赤锡-嵩口、县城-同安-大洋-霞拔等三条乡村游路线,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旅游景点。打造体育运动品牌,以筹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载体,完善体育景观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环大樟溪自行车道,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休闲健身运动产业。

发展健康服务业。启动健康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依托青山、绿水、温泉、清新空气等独特优势,力促健康养老项目实现落地,培育发展医疗护理、健身养生、健康管理等产业链。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物业管理、金融服务、咨询评估、教育培训等生产型、消费型服务业。

(三)进一步增强发展引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实施“大城关”战略。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城区规划,依托“三溪六岸”景观整治,改造提升旧城区,提速建设南城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建成二环路(环城北路仙佛路段)、三环路(台口东星、火车站段)以及龙头大道、小汤山、化工厂周边道路等节点通道项目,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推进市政管网、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功能。深化省级森林、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五大中心集镇。葛岭镇依托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加快东部温泉旅游新城、葛岭至丹云一期公路等项目建设,带动塘前、丹云片区发展,打造现代化小城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嵩口镇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张元幹故居等品牌,大力推进古镇保护与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古镇,带动大樟溪上游乡镇发展。梧桐镇依托福永高速互通口,加速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打造工贸物流重镇,带动赤锡乡建设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大洋、同安依托田园风光和建筑业优势,打造现代田园小城镇和建筑名镇,带动西山片乡镇和白云乡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四)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持续打造“清新永泰”品牌

创建生态文明县。巩固提升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力争在全市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县命名。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接省市做好闽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探索建立原水、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生态产品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成立林业投资公司,推进重点生态区位非国有商品林赎买工作。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完善县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运营体系;推广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确保节能减排指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建设“美丽乡村”。依托村庄山水风光、人文传承等独特元素,提升村庄规划,再实施25个“美丽乡村”建设,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努力形成“一村一韵、一村一品”格局,让更多的城市人到乡村体验农耕文化,感受农耕文明,追寻乡村生活。积极探索推广芋坑、连山、西安、下苏、月洲村等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五)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致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争取尽快动工建设;力促县医院旧病房改造尽快投入使用。加强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抓好乡村医生培养,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财政补偿、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持续做好计生服务。对接上级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校改造和校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福州市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和城峰中心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提速建设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提升素质教育。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力争新增城镇就业2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城镇基本医疗合计参保率达96.5%。加大力度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力争建成240套,努力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新建5个乡镇敬老院和24个农村幸福院。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再实施一批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弘扬古镇文化,抓好嵩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抓好名山室、乡贤第等文物保护规划。建成“六馆一中心”项目,启动综合体育馆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文体中心永阳书苑项目,打造城市阅读空间。启动文化示范乡镇规划建设。鼓励支持文艺创作。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把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打造成特色品牌。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依托“智慧城市”新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永泰”建设。深入实施“平安永泰”建设,积极探索推广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改革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渠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交通、消防、防震减灾、食品药品等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抓好水库库区移民安置,保障库区移民生活。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创建“法治永泰”,营造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国防动员、双拥、科技、妇女儿童、老年人、民族宗教、对口协作等工作。 

永泰县2015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期目标安排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14年预期目标

2014年预计数

2015年预期目标

总量

增速(%)

总量

增速(%)

总量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2.1

12.3

120.2

10.5

133.4

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65.6

23.1

76.1

42.8

88.3

16

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

亿元

8.2

15.1

8.89

24.7

10.22

15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

亿元

5.78

15

6.3

25.3

7.25

1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57

5.2

58.48

5.2

61.3

4.8

工业总产值

亿元

59.7

17.2

55

14

63.3

1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45.1

19.2

44

15

51

1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1.7

15.5

41.9

14.8

47.8

14

出口总值

万美元

4025

4025

8

4347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862

1862

8

2011

内资实际到资

亿元

32.1

6.5

32.8

9

34.4

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807

12.3

24829

12.4

27560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

10588

12.3

10588

12.3

11753

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

3.5左右

2

3.5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以内

1.92

3.8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8左右

8.7

9左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吨标煤/万元

-3.2

-3.3

控制在市下达

指标内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化学需氧量

2164.48

-2.1

2164.5

-2.1

控制在市下达

指标内

氨氮

263.26

-1.2

263.3

-1.2

备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农业、工业产值总量按2014年价格计算,比增按可比价计算,考核以比增为主;(2)外经贸指标考核以总量为准;(3)节能减排指标考核以市反馈为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