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实验小学前身:历经百年风雨 今又焕发新生
来源:永泰新闻网 时间:2020-11-16 17:09 浏览量:

   永阳古城登高山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15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至今仍保留有300多座历史和传统风貌建筑。

   

  探访永阳古城,触摸古城根脉。在砖瓦物什中抒怀荣辱兴衰,感悟老城老景,守望新事新生。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古迹,每一个旧物件都有一个故事。今天小编带大家一同走进古城启蒙教育发祥地——景行书院。 

   

  登高山下有一座书院,早年间屋顶常年落满松针,风吹过,阵阵松香袭人。林荫下有一泓清泉,水流不大,常年不涸,沿山壑注入书院泮池。池冸之上建有一座青石小桥,边上有一间“秀才考房”,曾走出过不少文人骚客……这就是景行书院。 

  永泰历史上有名的书院有九山书院、回溪书院、道南书院、景行书院等,其中,坐落在永阳古城中心的景行书院,是目前福州市唯一一个在原址上修复重建的书院。 

   

  景行书院,俗称学堂里,为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县令王作霖倡建,至今已262年。书院总占地面积917平方米,建筑面积783平方米。共计21个房间。其中一进220平方米,二进360平方米,三进337平方米。

  “景行”取意孔子《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从宋到明嘉靖之前,县学都在文庙之侧;嘉靖五年,学宫迁学于东皋山麓,取名“景行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朝廷诏令废科举,兴学校,知县陈应辰把景行书院改为“永福县立两等小学校”。民国改为鹤高小学,解放初期更名城关小学,亦是实验小学前身。

   

  因历史原因,书院遭受损毁,仅留存有通往书院的石板路、石桥、主楼和部分偏房。2019年9月,永泰县启动登高山历史文化街区二期改造修缮工作,对景行书院进行修缮重建。

  据负责街区修缮工作的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心主任陈礼信介绍,在修缮书院的过程中,他们还遍访当地原住民,根据老一辈人的记忆,对书院做了一些复原。

   

  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心主任陈礼信:“我们走访了很多当地的老人,比如永泰书法家林铁肩。先通过他把整个书院的原先面貌画出来,为我们整体设计提供一个方向。在细节方面,他跟我们说,他读书的时候,如果下雨,从书院大门进来不用伞就可以直接到上面的主楼,我们现在也做到了。”

   

  尽量保留原有建筑,这就是书院修缮过程中所秉承的原则。这不仅指的是原有的石砌鹅软石台面、石板、古桥等,还包括了原有的木构件,将它们逐一登记,确保重装时有据可依。

   

  陈礼信介绍,书院里面颇具特色的是在二进中央的一座青石砌成的古桥,这也是城区内仅存的一座古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桥下是一个圆形水池,位于学宫正前方,意为“泮宫之池”,是作为官学的一个标志。“泮池” 在旧时书院还可当做整衣镜,学生路过这里必须整理衣冠之后再去见老师。

   

  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中心主任陈礼信:“我们在修桥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东西。桥下面有一个石块,踩上去会发出响声,我们原来以为是因为没有垫好,但后来问了老居民才知道,这是书院特意做的,为的就是防止学生逃课,只要石头一响,老师就会知道有人踩过了桥。”

   

  重修后的景行书院,整体格局开放美观,房间地面采用木板铺设,庭院内采用石条铺设。

  书院两侧为连廊设计,学子入院门至顶端学堂可避雨不湿身,墙面使用灰板壁。功能上,两侧考房改造为书吧、书法的传习点、博物馆、道德讲堂,整个书院作为一个文化的传习点。

   

  “问天下状元几见蝉联三度,愿永阳学子都将鹰扬四方”,永泰历史上共出过7个状元,萧国梁、郑侨、黄定,武状元柯熙、江伯虎,文武释褐状元张景忠、黄东叔。更有七年三科状元皆由永泰人囊括,绝无仅有,震惊朝野。景行书院新生,希冀永阳学子能够效仿先贤,发愤图强,再续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