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地方部门平台链接 > 县人民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 >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应主动公开的其他信息
索 引 号 | FZ12117-3000-2025-00018 | 文号 | 樟农〔2025〕82号 |
发布机构 |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 | 生成日期 | 2025-04-24 |
标题 | 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有效性 | 有效 |
内容概述 | 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索 引 号 | FZ12117-3000-2025-00018 | ||
文号 | 樟农〔2025〕82号 | ||
发布机构 |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 | ||
生成日期 | 2025-04-24 | ||
有效性 | 有效 | ||
标题 | 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
内容概述 | 关于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肖兴旺、郑继富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已初步形成李梅、蛋禽、茶叶、蔬菜、休闲农业、油茶、毛竹等七大主导产业,建成国家、省、市级产业园区7个(嵩口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闽台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安省级现代茶叶产业强镇等),国家、省、市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8个(闽西蛋禽、福建红茶、福州茉莉花茶、枇杷、蔬菜、生猪等),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9家,打造了“永泰绿茶”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李果”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国家、省市知名品牌。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转变发展方式,夯实特色产业发展根基
一是培优绿色农业产业。巩固提升支柱产业地位,促进传统李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青梅、李果、蔬菜、油茶、茶叶、禽蛋、毛竹等农业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建成6个千亩特色产业片区、10个百亩绿色、有机食品种植示范基地;集成推广有机茶叶栽培技术、果蔬绿色食品栽培技术和百香果高优栽培技术;使用冷藏库、烘干房、太阳能杀虫灯、农用无人机等新装备;围绕壮大李梅、蔬菜等特色乡村产业,通过加强闽台资金和农业要素资源的融合,推动两岸现代种业、特色农机、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对接合作。二是做强绿色农业品牌。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出台农业品牌奖励措施,全县“三品一标”有效产品认证登记总数49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29个,有机食品认证1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先后摘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李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巩固提升永泰农特馆”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市场”帮扶模式,整合县域特色农产品,推荐农特产品,实现企业赢利与农户增收的双赢和农旅相结合的“互联网+农旅”特色模式;注重以节促农,通过举办福建省新式茶饮产销衔接活动、“则徐杯”永泰细茶鉴评活动、闽台农业交流活动、李梅文化节等一系列农业节庆活动,叫响永泰绿色农业品牌。三是加快科技农业发展。开展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通过开展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探索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提升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截止目前,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点)4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21个、县级18个。建立“一品一码”追溯管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强化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管理,截止2024年底,平台共登记324家生产经营主体,赋码1.87万批次,生产档案信息上传比例100%。四是“专家团队”蓄力架梯搭台。深化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九三学社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叶新福、陈艺晖、孙云等专家团队,组建李梅、茶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持续推进产业转型。
二、坚持延链拓链,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立足产地以初加工延伸一产。在持续推动李梅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引导种植大户加大果蔬冷藏设施、淡李干晾晒(阳光房)、烘干设施以及乌梅、白梅烘干设施建设投入。近三年来,我县新建李梅晾晒场(阳光房)39300平方米,果蔬烘干房830m3,农产品冷藏库2700m3,为解决李梅分级分批采收,产地预处理奠定基础。二是培育龙头以精深加工两头串联。成立永泰县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李梅生产加工企业培育名单,引导李梅加工重点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年来,我县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总量达19家。同时,以数字永泰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等为载体,加大李梅产业链式招商力度,引进梅满天下、梅百华、李乡食品、森辉食品、微豆生物、大世界天然食品、西鸽酒业等李梅加工企业,建设李梅精深加工项目,推动李梅产业延链拓链、集群化发展。
三、优化农旅融合模式,释放特色产业发展潜力
在精致农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功能,使传统农业变成观光旅游业、简单农产品变成旅游伴手礼。目前,全县拥有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6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全省最美休闲乡村、3个省级水乡渔村,11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同时,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布局,顺应旅游消费市场需求,按照生态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要求,做优做强果蔬、茶叶、油茶、禽蛋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增加市场缺、销路好、质量高的优新品种。近年来,全县新引进七彩小番茄、蓝莓、红心火龙果、水果玉米、巴西樱桃、福红李、树葡萄等优新品种超过50个。不探索新农业、新文旅、新经济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农旅文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发展范本。
四、建立健全政策机制,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出台《永泰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细则》,设立金融支持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专项资金池200万元,建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库,对764家农业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为在库企业申请贷款、担保费与保险费提供贴息和费率补贴。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先后成立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永泰县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专班、永泰县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等专项工作机构,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三是优化资金管理机制。出台《永泰县向上争取资金奖励考评办法》,鼓励乡镇对接发改、住建、农业等部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
专此答复。
分管领导:黄振标
联 系 人:张延晖
联系电话:17850068281
(此件主动公开)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