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前乡人民政府
来源:永泰县塘前乡 时间:2025-04-17 11:55 浏览量:

【概况】塘前乡是永泰的东部门户,毗邻高新区南屿镇和福清市一都镇,自古就是水陆咽喉之地全乡有6个行政村、2个木帆社,26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897人,常住人口8000余人塘前乡土地面积132763,其中林地117935,列入生态公益林72943亩,列入山自然保护区37866亩,森林覆盖率81.42%,林木绿化率87.23%共有大樟溪莒溪、一都溪三溪流2024年,全乡累计完成固投6.0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4.69亿元,增33.6%社零总额3942万元,增139%;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额2210万元,策划重大项目4个,集中开工项目2个,龙头企业项目招商1个

(一)坚持党建领航,乡村振兴构建新格局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依托党委理论中心组、乡党校、中共福建省委(官烈)旧址纪念馆、“榕树下讲坛”等载体,组织开展理论学习53场次、意识形态专题研讨3次,集中开展理论学习16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5次,党员轮训1次,累受众超2000人次,以学促干,学用相长,把乡村两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工作上来。二是优化干部队伍。坚持“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及时调整优化干部队伍,选配2名政治素质好,创业干劲足的青年党员担任村主干,有效充实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强化乡村建设发展的政治保障,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整合优势资源。分别成立了大樟、芋坑两个中心村党委,配套推行“合署办公、合力办事、共同值班”制度,充分整合各村资源,因地制宜,集中力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乡村旅游等优势项目,并常态化开展“民情夜谈”活切实为民办实事,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创新发展模式。做深做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莒口村村民集资1030万元成功回购莒溪景区21年经营权,流转景区内的130亩集体土地使用权,景区经营范围扩大一倍,莒溪景区全年累计吸引游客超7万人次,实现营收超326万元,带领村民显著增收,得到央视、福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推荐。

(二)坚持项目引领,勇当县域工业“火车头”

一是着力项目征迁。进一步优化班子成员分管业务,按照“一包到底”的包干机制,分别成立3个项目征迁专班,集中优势兵力完成了一闸三线850亩、保罗低碳循环产业园650亩、韵达物流园780亩、绿色产业园一、二期1200亩的征地任务,为产业的集聚效应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开工二是主动服务建设。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鼓励干部大胆走进企业,倾听企业诉求,倾尽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绿色食品产业园的多家企业招聘员工、租赁员工宿舍等,协调推动通勤快线13、通勤快线26两条公交线路,让企业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是工业片区提质升级。塘前工业片区规划已初具雏形,全年先后完成攻坚项目3个,助力帮利等3个重点项目开工提速,全年累计完成投资额2亿元。重点引进帮利一期·新之源茶产业园等优质企业,推动帮利二、三期建设,预计2025年可新增产值3亿元以上。四是增收成果突出。成功协调施工企业将建安税留在本县,彼孚牛肉和大世界橄榄均已完成规上纳统同时结合项目征迁和建设,为全县经济指标统计和增加税收贡献力量此外,继去年园区多余砂石出让为全县增1.5亿元后,今年该项力争再为全县增收3亿元。

(三)坚持提速增效,灾后重建取得新成果

为尽快恢复9·5“海葵”台风灾后的生产生活秩序,全乡上下团结一致,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一是统筹开展重建。在充分排查灾毁情况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灾后重建项目,采取先急后缓,先保障后提升的重建策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政策支持,做到群众自建和政府共建同步开展。二是加强进度监督。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倒排建设工期,对照项目清单,加强进度监督。全乡农村房屋重建、住宅小区环境治理、河道清淤和护岸修复等项目,均于上半年全面完成,全乡基建水平较灾前更加提升。三是多措筹集资金。我乡充分挖掘政策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充分结合“大江大河”治理、生态水系建设等水利项目和地灾整治等治理项目开展灾后修复工作,解决了一部分资金缺口问题。针对灾后重建三座大桥资金缺口大、筹措难的问题,我乡提前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得到大力支持,明确了资金来源,同时协调施工单位按期履约,目前已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四)坚持民之所盼,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一是下沉化解矛盾。全面推广各重点项目征迁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做强“民情夜谈”“茶桌热线”等党建品牌活动,在一线开展访谈12场次,收集诉求72件,采取现状取证、技术交底和制定解决方案等措施,已解决68件。成功化解唐乾明月小区业主违建纠纷、莒口村邻里土地纠纷等多起矛盾,做到问题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二是补齐民生短板。投资1100万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顺利投入运行,塘前110KV输变电工程竣投产,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群众和企业的用水、用电问题三是谋划民生项目。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新建了一批路、桥、河道护岸和农村房屋。结合项目征迁,推动上埕安置地住宅小区建设进度,群众房屋安全和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坚持安全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落实安全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无工矿商贸事故发生,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消防、农机、水上交通、建筑等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二是深入平安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乡法治宣传公园,吸纳多名党员组建成立调解员队伍,建设“e体+”多维调处中心,常态化开展网格化联合执法巡查工作,为建设“平安塘前”奠定坚实基础。深入群众开展国家安全、反邪教、反诈骗等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平安“三率”全覆盖,宣传成效显著提升。三是开展铁腕治超。成立治超专班,开创治超奖励机制,加强治理积极性、主动性;在355国道道路安全隐患点安装电警探头,全天候抓拍视野内车辆的压线、抢道、超速等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巡查频次,联合县有关职能部门在辖区重点路段定期开展交通执法工作,有效解决运输车辆超载、“滴撒漏”等问题,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